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制定的吉林省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0:19:53  浏览:87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制定的吉林省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制定的吉林省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吉林省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日

  

  

吉林省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

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加强和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以下简称省级调剂金)的管理使用,增强省级调控能力,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据《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编制201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通知》(财社〔2010〕4号)、原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3号)和《吉林省社会保险管理监督暂行规定》(吉人社字〔2009〕52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地以年度养老保险费征缴计划为基数,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比例预缴各季度省级调剂金,年终进行据实结算。省级调剂金上解比例需要调整时,由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意见,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省财政部门审核,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 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省级调剂金的筹集和管理,在编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的同时,编报省级调剂金上解及补助计划草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省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的上解和补助计划预算草案,并监督省级调剂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 省级调剂金优先用于补助各地当期收支缺口,并与各地工作实绩适当挂钩。具体编制办法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原则。对有当期收支缺口的地方,在省级调剂金总量内均按照统一比例予以补助。

  (二)激励原则。在公平补助的基础上,将省级调剂金补助额度与征缴、扩面以及足额发放等工作实绩相挂钩。用于补助工作实绩部分原则上不高于补助缺口部分,余额转入下年调剂总量。

  (三)有限调剂原则。省级调剂金和市(州)级调剂金拨付后仍有缺口的,由地方政府自行负责。

  第五条 省级调剂金拨付条件:

  (一)认真执行批准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二)按时完成扩面和基金征缴计划;

  (三)按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四)按时足额上解省级调剂金;

  (五)无挤占挪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案件。

  第六条 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补助计划时,由当地政府向省政府提交申请报告,同时抄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省财政部门。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省财政部门审核,经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调整省级调剂金补助计划,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省政府同意解决养老保险信访或历史遗留问题出现的资金缺口。

  (二)本地可动用基金支付能力不足2个月。

  (三)其他特殊情况。

  第八条 与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省级调剂金(除延边州外)由省直接对市、县(市)进行补助。省对延边州各县(市)的补助仍由省补助到延边州。

  第九条 省级调剂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十条 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省政府批准预算中确定的补助数额,按季度向省财政专户提出基金拨付申请,并及时拨付。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若干条款解释(第二次)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若干条款解释(第二次)的通知

1988年5月22日,交通部

根据各地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对若干问题的反映,现对《条例》及《细则》中若干条款再作以下统一解释(第二次),请传达到各级航管机构。
一、关于渔业船舶要求从事水路运输的审批问题。
1. 《条例》第八条规定:“…水路运输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营业性运输,由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社会运力运量综合平衡情况审查批准。审批办法由交通部规定。对水路运输行业管理影响较大的非营业性船舶运输的审批办法,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据此,渔业船舶从事水路运输的,也应当区分为营业性运输和非营业性运输两类。对营业性运输应当按照《细则》所规定的审批办法,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航管机构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运输许可证;对非营业性运输,由于审批办法尚待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订,因此目前暂不审批。
考虑到沿海各渔区渔业船舶和渔业辅助船舶数量大,情况比较复杂,如何划分营业性和非营业性运输的界限,除应按照《条例》第三条、《细则》第五条所规定的原则外,请执行中注意掌握以下各点:(1)专门从事水产捕捞作业的船舶,不属于运输业务范围,不适用本法规;(2)对属于渔业生产领域内的各种运输业务,如渔业专用的驳艇和供水、供油船,渔业船舶将渔产品运回基地加工、冷藏等等,这些运输业务只是为渔业部门本身服务,没有进入社会流通领域,应当是非营业性运输。对属于运销结合、产运销结合,将渔产品送往销区或由销区派运输船到渔区取回渔产品等的,这些运输业务已经为社会服务,进入流通领域,发生运费结算(含计入货价以内),应当是营业性运输。至于渔业船舶在渔汛过后从事社会运输,承运其他部门的商品,当然属于营业性运输。
2. 对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渔业船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领运输许可证的,按照《条例》第九条(一)项及《细则》第九条一项的规定,其应具备有效的船舶证书和船员职务证书,目的是为了证明船舶的适航状态,保证安全运输。至于两项证书的检验、签发机关,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二、关于个人合资组建的水运服务公司和个体船舶以投资入股形式组建的水运公司,可否批准按集体所有制企业发给许可证问题。
对此,我部已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该局表示,可先由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确定其经济性质,然后再由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发许可证。
三、关于航行于我国内河的中日合资华田联营工程公司船舶从事水路运输的问题。
按《条例》第七条规定:“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准许,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不得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的水路运输。”本条“水路运输”,含营业性运输和非营业性运输在内,“三资企业”申请从事上述两类运输的,均应事先报我部批准,申报表式按《细则》附表三规定。如该公司船舶系承担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建设本身所需用的原材料运输,不发生运费结算,可在申请表内注明“非营业性运输”;“经营范围”栏可改为“运输范围”。经我部审核批准后,才能从事运输活动。


典权与抵押权并存之问题分析
赵志琴

内容摘要:我国现行立法虽未对典权作出明文规定,但作为我国特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典权法律制度,必将随着改革的深化,因其区别于其他类似法律制度的突出特点而为社会所需。作者试通过分析典权与抵押权并存之三种情况,以期典权在现实生活中能与其他物权一起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现实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典权 抵押权 并存

典权,是我国特有的财产法律制度。典,早在我国汉、唐时代就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一些固有习惯。对典权作出系统规定的是1930年5月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明令废除了该民法典(该民法典仍在我国台湾地区适用)。迄今为止,我国立法没有对典权作出明文规定,现实中有关典权的纠纷多为历史遗留问题,由零星部门规章及司法解释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点深化,公有制的不同形式以及公有制以外的多种经济成份,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多样化和制度化。典权作为对他人所有物使用收益的一种独特形式,必将为社会所需而“复活” 。正在编纂的民法典物权篇草案也加入了典权的内容,有关典权制度的研究也将越来越多。笔者仅以民国民法关于典权的规定,初步探讨典权与抵押权并存之各情形及其问题之解决。
一、典权与抵押权,及其并存之可能性
民国民法第911条规定,典权系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之权。支付典价的人为典权人,以不动产供典权人使用收益的人为出典人,该项不动产,称为典物。关于典权的性质,台湾法律学者对此意思不一。主要有三种学说:担保物权说,理由一为根据典权在法典体例中的安排,二为认为典权的发生,多数是出典人以典物作为借款的担保;特种物权说,认为典权具有担保物权及用益物权的性质,典权是以典权人取得其对典物的所有权为最终目的,而且典权是由担保物权发展而来,具有相当的担保作用;用益物权说,主要理由是根据台湾民法第911条规定,占有他人的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是典权的法定内容,具有用益物权的特质。现在第三种学说在台湾通行 。笔者也持典权为用益物权观念,理由为:典权以典物使用收益为目的,具有用益物权的性质,而非似担保物权以担保债务履行为目的;典权是独立发生的权利,是主物权,非如担保物权为从物权;典权到期,出典人支付原典价回赎典物不具清偿债务性质,典价只是典权的对价,是典权人取得占有使用典物的权利的对价,因此,如果典物时价低于典价,出典人可以抛弃回赎权,而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担保物价值不足清偿债务,债务人仍负清偿责任。
典,之所以存在,有其区别于买卖、抵押之突出特点。出典人将典物出典后,不仅可得到与典物价值相近的资金,而且保留了典物的所有权,有权于典期期满后行使回赎权取回典物,典权制度解决了买卖关系中出卖人取得标的物价金就必然丧失标的物所有权的矛盾。如果以不动产标的物作抵押筹资,一是抵押权人无权使用、收益抵押物,在抵押人也无需使用抵押物情况下,物的经济效用将得不到发挥,二是债务到期清偿不能就抵押物进行执行时,如果抵押物价值不足清偿,债务人仍负清偿责任,而典关系中,出典人的回赎权是否行使取决于出典人的意思,当典物价值下跌时,出典人可以选择抛弃回赎权,而不必对典权人进行差价补偿。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具有物权优先性和物上代位性等有关物权的一切特点;抵押权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抵押人将抵押物设定抵押后,仍可就抵押物进行利用;抵押物可是动产,也可是不动产;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但这种优先受偿并不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直接转移抵押物的所有权,而只能将抵押物变价,对变价后的价值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
对于典权与抵押权能否并存问题,即:一物出典后,出典人能否就典物再向其他人设定抵押、已存在抵押权的抵押标的物能否出典以及典权人能否将典权作为标的物设定抵押问题。笔者认为,根据有关典权及抵押权的规定,典权及抵押权都可以不动产为标的物,虽典权以典权人占有使用典物为特征,但抵押权人无须占有抵押物,抵押人仍可就抵押物进行利用;出典人将典物出典,仍保留不动产标的物的所有权,因此在不妨害典权人利益范围内,仍可就其对典物的所有权进行其他利用。同样,对于已设抵押的抵押物,抵押人仍有所有权,抵押人在不损害抵押权人利益的情况下也可再对它作其他利用,以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对于典权能否作为标的物设定抵押问题,因典权是一种物权,即权利,而抵押权标的为财产,即物,两者似乎存在矛盾,但典权能带来经济收益,有变现为财产的现实可能性,台湾地区民法第882条规定,地上权、永佃权及典权,均得为抵押权之标的物,学说上称准抵押权 。因此,笔者认为,典权与抵押权在理论上有并存的可能性,且现实中为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使权利人的利益最大化,典权与抵押权也有并存的现实需要性。
二、典权与抵押权并存情形具体分析及一权利现实(或消灭)对另一权利的影响
典权与抵押权并存有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形,下面笔者就每种情形具体分析之。
(一)出典人就已出典物设定抵押情形。对此问题,台湾学者间见解存在分歧。否定说认为,不动产所有人将不动产出典后,不得以其对典物的所有权为标的,设定抵押权。理由为:台湾民法物权编未明文准许不动产出典后再行设定其他物权,包括抵押权;以典物设定抵押权,使权利发生冲突,法律关系复杂化;在回赎期限届满而所有权人不回赎时,会使其陷于“一面无人拍卖,一面典权人就其因回赎期限届满所取得的所有物,永留一个不生不灭的抵押权存在的状态” 。肯定说认为,不动产所有人于同一不动产上设定典权后,仍可设定抵押权。理由为:台司法院法律解释:“不动产所有人将标的物出典后……在不妨害典权之范围内,仍得为他人设定抵押权”,此解释在物权编公布之后;多数学者持认同之观念;法无明文规定,但也未明文禁止;回赎期满,出典人不得回赎,而由典权人取得典物所有权,此为继受取得,抵押权自然应随同转移,抵押权人可以典物价值超过典价部分受偿,如抵押权人不行使其抵押权,典权人也可请求涂销登记,不致发生不生不灭的状态 。笔者赞同肯定说。如前所述,从理论或制度设置上讲,两者有并存的可能性;另外,笔者试从权利实现(或消灭)角度,具体分析典权与抵押权并存的现实可能性与规定性。
典权有期限的规定,抵押权也因主债务的期限而有期限性。两者能否并存,现实中主要看两者在权利实现(或消灭)时是否有冲突。典权的期限,非典权的存续期间,而是阻止出典人回赎典物的期限。典权可约定期限,期限届满2年内,出典人得行使回赎权,否则,典权人取得典物所有权;也可不约定期限,则出典人在法定期限内可随时回赎典物 。在权利实现时,一种情形是在典权期限内,抵押权因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而发生就抵押物变价清偿之效力,则此时抵押权的实现对典权产生何影响。因典权设定在先,根据物权优先性效力,后设定的抵押权的实现不能损害先设定的典权的利益,抵押权人仅就抵押物所有权进行拍卖变价受偿,拍定人仅取得典物所有权,原典权人的利益不受影响。此时类似于出典人转让典物所有权,由典物受让人取得到期行使回赎权的权利。另一种情形是典权的期限在抵押权所担保的债务未到期时届满,出典人回赎权的行使予否对抵押权的影响。如果出典人如期回赎典物,则典权消灭,出典人对典物的所有权归于完整,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当然不受任何影响,仍存在于转移至所有人占有的标的物上。如果出典人到期不回赎典物,根据典权制度规定,经过一定期间,典权人即可取得典物所有权,有学者认为此为继受取得,抵押权应随同转移,不因典权人取得所有权而消灭。抵押权人可就典物价值超过典价的余存价值正常行使其抵押权 。笔者补充认为,典权人当初同意出典人就典物再行设定抵押,一定充分考虑了典物价值与典价的差值,抵押权人同意在已出典物上设定抵押,也考虑到自己抵押权的可现实性,因此出典人不回赎典物,抵押权人的利益仍可得到现实,不因此而受影响。
(二)抵押人将已存在抵押权的不动产标的物再行出典情形。抵押人对抵押物有妥善保管、防止抵押物价值减少的义务,因此,抵押人欲将不动产抵押物出典,必先取得抵押权人的同意,而抵押权人只有在抵押物价值大于所担保的债,且抵押人出典的典价与抵押权所担保的债之和不大于抵押物价值时,才会同意抵押人将抵押物出典。如果抵押权所担保的债先到期,债务人无力清偿,就抵押物拍卖变价,因拍卖行为是债权行为,根据物权优先原则,拍卖行为不能消灭抵押物上存在的典权。对于存在典权的标的物是否有人拍买,买家会充分考虑典价、典期与标的物价值,认为存在可得利益而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同时取得对典物的到期回赎权。如果典权在抵押权所担保债务期内到期,一种情形出典人回赎典物,抵押权当然不受任何影响;一种情形出典人不行使回赎权,由典权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因抵押权设定在先,典权人的继受取得不消灭已存在的抵押权,且因典价小于典物价值,抵押权人仍得于典价与典物差价部分担保其债务。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出典人在典期届满前提出找贴,转让典物所有权于典权人,则因抵押权具有物权的物上代位性,而使抵押权人可就找贴的差价行使抵押权。
(三)典权人将典权作为标的物设定抵押情形。台湾地区民法第882条规定,地上权、永佃权及典权,均得为抵押权之标的物,由此可得出典权可设定抵押。学说上称为准抵押权。典权人将其典权作为抵押标的物,则抵押权所担保的债的期限一定在典权期限内。否则,典权期限届满,出典人行使回赎权,消灭典权,则抵押权的标的物也归于消灭,势必侵害抵押权人的利益。在典权期限内,抵押权所担保的债如果到期,就典权拍卖变价受偿,将发生典权的转让关系,原典权人退出典的关系,经过变更登记,拍定人取得典权人地位,对典物进行使用收益。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2、李湘如编著,《台湾物权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3、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4、王泽鉴,《民法物权2 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
6、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转引自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